有泉州味的古巷墻繪
還記得泉州版“歪脖子”漫畫嗎?最近,這組曾引爆網絡的系列漫畫,被一群年輕人涂鴉到鯉城區青龍巷民居的外墻上,火鼎公婆、(蟲+尋)埔女、惠安女、拍胸舞者,一個個萌萌的泉州特色人物躍然墻上,濃濃閩南風撲面而來。
這組特色墻繪,是由泉州隘南社區營造小組組長黃強牽頭,攜手城南地保團隊及黎明大學志愿者共同完成的!巴岵弊印眽L一經完成,得到不少青龍巷厝邊居民的好評。
“歪脖子”墻繪 又萌又有泉州味
昨日下午,記者在泉州古城南端的青龍巷12號民居外墻上,看到這組滿是泉州味的萌萌人物墻繪。
在7米多長的外墻上,(蟲+尋)埔女、紅臉關公、惠安女、火鼎公婆、拍胸舞者等七個“歪歪造型”的人物被涂鴉到墻面上。這些具有傳統泉州元素的漫畫人物色彩豐富,歪著頭的獨特造型,令人過目不忘。墻體下沿融入泉州典型的“出磚入石”,上端則描繪著海蠣殼厝墻體,將泉州兩種典型的建筑風格融于一體。
“墻繪以‘歪脖子’系列泉州人物為原型,這個系列具有辨識度,希望能在活化古城文化基因上做一些嘗試!秉S強介紹,今年3月23日,他幾經奔波、多方聯系,最終在社區居委會和黎明大學志愿者的幫助下,把這組活潑生動的漫畫人物“搬”到墻上。
值得一提的是,墻繪創作當天,青龍巷附近居民紛紛搬出梯子、幫忙整理活動場地,懂書法的老伯還幫忙題字。經過近12個小時的創作,墻繪大功告成,居民們直夸“非常漂亮”。
深入踏勘城南 或將繼續墻繪創作
“這是我們團隊參加古城社區營造的一項嘗試!秉S強介紹,今年2月初,由泉州古城辦、鯉城區政府主辦的“美麗古城 家園共造”社區營造競賽選點入圍團隊開工儀式舉行,城南地保團隊是入圍的10支團隊之一。一個多月來,團隊踏勘城南片區,深入了解這一片區的文化底蘊和發展現狀。
“泉州俗語‘金青龍、銀聚寶’中的青龍,就是青龍巷,這條巷子在宋代已初具規模,自古繁華富庶,稱得上是古城最早的‘金融街’!秉S強表示,青龍巷較為完整地保留了古城原生態,團隊決定以此為突破口,活化青龍巷,吸引游客到城南旅游。如今,團隊已做了多項嘗試,比如在李妙森故居舉辦“城南舊事”老照片展,在元宵節為青龍巷掛燈增添節日氣氛……
“我們想通過制作有泉州特色的墻繪,吸引游客的目光!边@個想法得到青龍巷12號屋主、青龍宮管理者黃躍聲的積極響應,他把原本用于停車的區域空出來,還將出資購買長條凳置放于此,供游客和居民休憩。
黃強透露,青龍巷有七八處可供墻繪,未來他們還將視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墻面,進行新的墻繪創作。